榆钱是榆树的种子,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,故而得名,民间有吃了榆钱可有“余钱”的说法。那么榆钱是怎么来的呢?其实这与民间流失一个故事而得名,下面把榆钱的民间故事传说由来详细给大家讲解一下。
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东北松花江畔的某个小村子里,住着一对心地善良的农家夫妇,老俩口的日子虽然贫苦,但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倾囊相助,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。
有一天,农夫出去打柴时,在路边遇到一位快要饿死的老者,就赶快把老者背回家中,并用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。老者被老俩口的善良感动了,临走之前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,说:“这是榆树的种子,把它种到院子里,等长成大树以后,遇到困难时就晃动一下就会落下钱来,切记不要贪心!”
农夫按老者的吩咐把种子种在院子里,几年后就长成了参天大树,更为奇怪的是这棵树居然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。老俩口并没有贪财之心,还是和从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,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候,才会到树下晃几下,晃下几个铜钱来。
然而,这棵能晃下铜钱的榆树很快被村进里的恶霸地主知道了,他带着打手把农夫赶了出去,霸占了这棵榆树,抱着树就晃了起来,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。老地主从早晨晃到中午,最后老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,压死了。
从此以后,这棵榆树就再也结不出铜钱了。
不知道又过去了多长时间,遇到大旱,村民们眼看着都要被活活地饿死了。此时,人们突然发现榆树上面结出了一串串绿色的东西,样子很像铜钱。饥饿的村民摘下几片尝尝,发现这些绿色的东西微微的有点甜,很好吃。更奇怪的是人们吃了它以后,就不感到饿,还浑身有劲了。全村人就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。
活下来的村民为了感谢榆树的救命之恩,就把榆树称为“救命树”。由于榆树结出的东西很像铜钱,就给她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,叫“榆钱”,同时也寓意着年年有“余钱”。
树上吃不完的榆钱老了以后,就会随风飘下,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不久之后,就在这个村子的周围长出了一片片的榆树,人们遇到荒年时就采摘榆钱来充饥。附近的村民听说这里有榆钱可以充饥,也纷纷搬到这里来住,成了很大的村子,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榆树村。由于人口越来越多,村子规模不断扩大,就成为了榆树县,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榆树市。
吃法:榆钱可生吃,很脆以很鲜甜,洗干净之后也可以拿来和大米或者小米煮成粥,又或者用白面做成窝窝头,蒸熟之后很甜很软。
据测定,每100克榆钱含碳水化合物8.5克,蛋白质3.8克,脂肪1克,膳食纤维1.3克,矿物质3.5克,钙280毫克,磷100毫克,铁22毫克,维生素B1、B2各0.1毫克,烟酸1.4毫克等。榆钱的含铁量是菠菜的11倍,是西红柿的50倍。
榆钱也是防病保健的良药。榆钱具有通淋、消除湿热等功效,主治妇女白带多、小儿疳积羸瘦;外用可治疗疮癣等顽症。中医认为,多食榆钱可助消化、防便秘。
榆钱中含有烟酸之类的成分,有很好的养胃和健脾作用,没胃口的人吃榆钱可增强胃口。榆钱中的钙和磷这两种无机盐含量也很丰富,有补充钙和磷的作用。榆钱还有清热和安神的作用,失眠的人平时也可以吃点榆钱。
榆钱里面的种子油有杀虫的作用,可以帮人杀死身体的寄生虫。榆钱还有利尿的作用,能消肿。咳嗽或者喉咙有痰也可以吃多点榆钱,因为榆钱的种子油除了能杀虫,还能润肺和止咳化痰。
榆树的叶子也是可以吃的,从前的人们遇到荒年时,春天就吃结出的榆钱,夏天就吃榆叶,一年四季都可供充饥,实在饿的不行了就扒榆树的树皮来吃。
一是生吃。将刚采下来的榆钱洗净,加入白糖,味道鲜嫩脆甜,别具风味。若喜吃咸食,可放入盐、酱油、香醋、辣椒油、葱花、芫荽等作料。
二是煮粥。将葱花或蒜苗炒后加水烧开,用大米或小米煮粥,米将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继续煮5~8分钟,加适量调料即成。榆钱粥吃起来滑润喷香,味美无穷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钱粥后,就留下了“杯盘粉粥春光冷,池馆榆钱夜雨新”的诗句。
三是笼蒸。先将榆钱洗净,拌以玉米面或白面做成窝头,然后上笼蒸半小时即可起锅。或将洗净的榆钱拌上面粉,搅拌均匀,直接上笼蒸熟,再放入调料。
四是做馅。将榆钱洗净、切碎,加虾仁、肉或鸡蛋调匀后,包水饺,蒸包子,卷煎饼都可以,味道清鲜爽口。